完美体育随着“皖北地区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的推进皖北群众将渐次告别地下水喝上优质地表水引江济淮成了安徽南水北调的“大动脉”。图为江淮运河合肥蜀山闸。(资料图片)通讯员 周啸勤 摄
令不少皖北人尴尬的是:有时招待外地客人喝水时,直白的人会说“水有点儿咸苦”,“高情商”的则皱着眉头并报以礼貌的微笑,“喝不惯”的潜台词不言自明。
由于自然地理等原因,在2020年以前,皖北地区有2571.4万人喝的是地下水,占皖北地区总供水人口的84.5%。地下水存在氟、铁、锰等超标问题,对水质造成一定影响完美体育。
“老百姓喝水,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安徽省委主要领导多次强调,要加大民生投入,一定要让皖北群众喝上更优质的水。
那是在2019年春节期间,郭国富在抖音上刷到一条视频,内容是阜南县一位来自南方的女子回婆家过年,吐槽当地的水质“有问题”。
“当时看到视频有点懵。”郭国富回忆道,他记得视频里说的是这里的自来水比较浑、口感差,远没有她老家的水好。
作为主管当地农村饮水安全的负责人,郭国富既难过又着急:“水是经过水厂严格检验过的,水质肯定没问题,口感不好是水源问题,得赶紧找到人家解释。”
以往,在皖北一些县区,为防止外地客人水土不服,许多细心的主人还会购买桶装水专门用来招待客人。
可是,水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们,买桶装水也不是个办法。皖北人心里在想:“啥时候能让外地人夸咱家的水‘得劲’哩?”
其实,生活在皖北地区的群众,尤其是农村群众,喝水,喝上安全水,已不是难事。这些年,当地自来水覆盖率越来越高,饮水安全越来越得到保障。
决定皖北水质的关键,是水源问题。目前,皖北地区城乡供水水源以地下水为主、地表水为辅,而地下水往往存在氟、铁、锰等超标问题,对水质造成一定影响。
根据安徽省第三次水资源调查评价,皖北地区人均水资源量504立方米,约为全省的1/2、全国的1/4,是安徽人均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
受降水分布不均影响,皖北河道径流季节性变化大,一些河道枯水季节水量锐减甚至断流,水体自净能力弱,水质不稳定,不能满足供水水源需求。
也就是说,“人多水少”,地表水源紧缺,地下水一直成为皖北地区的主要水源,这也是不得已的选择。
受区域地质条件影响,皖北地区地下水存在氟、铁、锰等超标问题,各地的水中,金属含量略有区别。比如一些地区是钙镁离子含量较高,一些地方是铁、锰含量较高,还有的是氟化物超标,这样的水喝多了容易导致“大黄牙”。
虽然这些农村水厂配备了水质净化设备,但除氟工艺还存在着运行成本较高、设备操作运行较复杂、产生的废水废料难处理等问题。
皖北地区现状供水水源主要以中深层地下水为水源,经过长期大量开采,尤其是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对中深层地下水的集中开采,皖北已经形成3000平方公里以上的超采区,一些市、县地下水位严重下降,局部发生地面沉降等突出地质环境问题。
20世纪,皖北地区农村居民饮水主要通过人力就近从井、河、湖等处取水;进入本世纪以来,“十五”期间对严重缺水地区的饮水特困人口,即在正常年份取水距离远、难度大、缺水时间长的饮水困难人口实施了“农村饮水解困工程”。
“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安徽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农村饮水安全水平显著提升;“十三五”期间又实施了“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到2020年底,皖北地区建有农村集中供水工程1046处、覆盖受益人口2445.84万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2.4%。
然而,仅仅喝上“安全水”是不够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喝上更优质的水,饮上更干净的地表水源,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
以往,沿淮河流域地区经常受到水患侵袭,这里的水患,指的是洪涝灾害。换个角度看,几千万人长期喝地下水,不仅不利于群众健康,还会造成地下水超采以及环境问题,也是另一种“看不见的水患”。
如今,为解决这个“看不见的水患”,“换水”提上日程,即把以往老百姓喝的地下水,换成淮河流域的地表水源。
2021年,安徽实施“皖北地区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以淮河干流水源和南水北调东线、引江济淮等调水工程引调水为基础,进行皖北地区供水地下水源替换,建设从水源到用户的配水工程。
2022年12月30日,承载着千年梦想的引江济淮工程试通水通航,一条贯通南北的江淮大运河雄姿展现,清澈的江水一路北上、奔腾入淮,长江、淮河实现了世纪“牵手”。这项工程被誉为“安徽版的南水北调工程”。
2023年12月16日下午,引江济淮工程枞阳泵站启动3台大型水泵,每台水泵以33余立方米/秒的流量,将来自长江的滚滚清水引入河道,一路向北输往淮河流域,这标志着引江济淮一期工程安徽段开启试调水。
严格意义上看,喝上引调水,既包括引调淮河水,也包括长江水。江淮运河开通后,长江与淮河已经“水融”,皖北人喝的水也“带有长江的味道”。
中午时分,蒙城县小辛集乡吕望社区居民张晓莉打开自家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哗啦啦”地流淌出来。“这水,跟以前的可不一样啦。”张晓莉说,“水烧开后,壶底也没有一层水碱了。”
家里的水不一样了,还是张晓莉的妹妹发现的。她妹妹常年在宁波上班,去年夏天回家时欣喜地对她说“咋咱家的水变得好喝哩?”
不远处的吕望水厂,日供水规模达11万吨,在水厂的指挥中心大屏上,各类供水数据一目了然,甚至包括个别用户水表异常等信息都能显示。水厂由招标来的专业化企业管理,农饮站设立专门热线电话,负责上门维修保障。
如今,这座大水厂建成后,原先十几个小水厂都转为加压站,一下子解决269个村111.9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与此同时,该水厂还和城镇的水厂互通,实现“同水源、同管网、同水质、同服务”的城乡一体化供水。
值得关注的是,该水厂采用了国内最优的“预处理+常规处理+深度处理”全流程工艺,能更好保障水质和口感完美体育。
在固镇县的中环经开区自来水厂,情况与吕望水厂类似,也有先进的指挥中心和专业化的公司管理运营。
“在水厂建设前,老水厂满足不了企业群众的用水需求,一些企业时常出现停水现象,只能用自备井,从地下抽水,现在供水保障率上去了,企业满意度更高了。”固镇县农饮中心主任郑学经说。
“以前的水,有点苦咸味,现在的水喝起来还有些甜丝丝的味道呢完美体育。”在阜南县苗集镇大蔡村,74岁的马文灵老人说他经历过三个用水时期:“打井水、通自来水、更好喝的自来水。”他并不知道啥是引调水工程,但在他眼里,只知道现在的自来水和去年的“明显不一样了”。
马文灵还记得一个细节:“以往每次‘熘馍’(蒸馒头)后锅上都有一层碱要刷。现在熘馍不用刷锅了,搞的俺都有点不习惯了。”
在阜南县,有一处特殊的地方——蒙洼行蓄洪区,这里由于面临蓄洪,供水安全尤其要保障,否则洪灾期间可能会导致传染病。
蒙洼19.5万名群众早在2018年就提前喝上了地表水。当年11月,蒙洼中心水厂正式运行。在2020年夏天的洪涝灾害中,蒙洼地区首次没在蓄洪期间断过自来水。
根据皖北地区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规划,到2023年底前,完成第一批13个县(区)地下水水源替换。目前,这项任务已全面完成。
可惜的是,那个女网友已联系不上了。郭国富有些惋惜:“我现在最想去找到她,邀请她回来并再发个视频谈谈俺们这的水。咱这的水,真的不一样了!”
以往,即使有的地区通了地表水,受制于水厂规模和体制机制等问题,还会出现“僧多粥少”的供水难现象。
“以前,水泵一年固定坏两三次,修一次三四千块。”对于一个月仅电费就要15万元的大米加工厂来说,雪合米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孙健更在乎时间。
“地下水碱度高,还有一些细微颗粒,水泵抽水时间长了,极易发生各种故障。”维修工人和零件只有县城才有,孙健只能打电话预约,一来一回加上修理的时间,就要耗时一天。工厂一停工,订单就存在逾期风险。
早在2011年,为解决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尚塘镇通过招商引资,由安徽茨润水务有限公司建设尚塘水厂,并于2012年6月建成投用,从茨淮新河取地表水,完成了部分区域的水源替换。
“我没水给他用。”尚塘水厂负责人陈迪科说,2012年时,水厂日出水量才3000立方米,满足周边居民用水都捉襟见肘。
“当地农村有句土话叫‘糊络事’,就是只能把难办的事办得大面上过得去的意思。”陈迪科说,借用一部影视剧的台词“就准备一桌饭,来了两桌客人,这个饭怎么吃”,不得不采取限时供水,才勉强让群众都用上了自来水,这确实是件“糊络事”。
自从干上了供水这一行当,陈迪科就患上了“职业病”,他最怕三件事:一是过年;二是过冬;三是怕路上有水渍。
有一年大年初一,陈迪科接到一个电话,说要投诉水厂,家里没水了。他一听就明白,外出务工的人回来了,水不够用了。
用水人口翻倍,限时也保证不了供水。“山穷水尽”之下,陈迪科只能把供水压力数值从3.5降至2.8。“这个压力,能够确保供水管网最远端的用户也能有一线水流,饮用水没问题,只是不能洗澡。”
2021年,当地借助“皖北地区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的实施,再次扩建尚塘水厂,日出水量增加到15800立方米,为尚堂、朱马店、杨村、古店和顾桥等乡镇供水,除为居民供水,也为生产企业供水。
农村供水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以往很多地区都是由私人承包的小水厂负责运营,设施、人员等条件有限,服务能力跟不上。而且,考虑运行成本,未能规范运行水质净化消毒设施设备,管道老化、管网损坏抢修后清洗不规范、管道末梢未定期排放等容易导致水黄、水浑问题。
那咋办?集中统一运行管理是最好的办法。根据规划,工程规划建设和完善59个地表水水厂,将替代原有的1000多个小型农村地下水水厂,构建皖北地区“大水源、大水厂、大水网”的供水格局。
原先的小水厂,要么作为沿线加压站,要么作为备用水源,消毒处理、维修管护、服务保障等工作一律由大水厂接管。
阜南县苗集镇红瓦房水厂就是这个例子,水源置换后,小水厂的输水管网照常运行,只不过不需要抽地下水了,水质检测等工作也交给“上游”的阜南农村中心水厂。
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在五河县,该县引进了专业化管理队伍五河中环水务有限公司,同步推进全县农村小型水厂的移交。2023年9月,随着最后一处小型水厂移交五河中环水务公司,五河县城乡供水实现制水工艺同标准、供水服务同质量。
“现在有专人来管,我们享受与城里一样的供水服务。”五河县小溪镇小溪村村民刁三元说,前段时间气温低,他家厨房水管被冻住,一个电话,十分钟就上门服务,不到半个小时水管就通了,还给水管裹上了保温棉,再也不怕冻了。
“同水源、同管网、同水质、同服务”,在很多地区,已实现了城乡一体化供水。就像刁三元说的那样,农村人和城里人喝的是一样的水、享受的是一样的服务。
现在的孙健,眼里充满着自信:“抽水泵早就不用了,一年仅电费就省下不少钱,更节省了时间,如今的生意,一年比一年好。”
在皖北,还有更多像孙健这样的企业家,像刁三元、张晓莉、马文灵这样的群众,不再为水而尴尬、发愁,在企业生产时、在招待客人时、在日常用水时,“哗啦啦”的水声背后,对家乡的自豪与自信时常涌上心头。
在外闯荡的皖北人,在老家工作生活的皖北人,都能自豪自信地说一句:“生活会更好,皖北会更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