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竹炭:由外而内的“攻坚跳”不断蔓延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国际贸易日益下滑,把长期重度依赖出口的竹炭产业推向了市场的风口浪尖。然而,就在国内同行纷纷惊呼“严冬到来”的当下,位于中国“竹炭之乡”的遂昌竹炭企业,却显得格外淡定从容。
70%,仅仅在三年前,这个数字还意味着遂昌竹炭产业的出口比重,而在今年,它已经悄然转化为内贸业务比重。这个鲜明的对比信息,以不容置疑的事实向市场表明了遂昌竹炭的强大生命力。
一可乐瓶暗红的染色水,缓缓注入一支30厘米长的中空竹炭棒,短暂的过滤之后,被污染的水竟完全恢复了最初的清澈完美体育。
在徐福炭业有限公司的试验室里,总经理徐贤庚向记者展示了公司刚刚研发成功的新产品——人造微孔炭棒。这种可用于工业污水处理的高科技产品,蕴藏着徐福公司打开国内竹炭高端市场的“野心”。
“对于中国竹炭艰难的产业大环境,遂昌企业感受最深刻。”徐贤庚坦言,目前外贸产品的利润空间至少被压缩了30%,已经无利可图。
面对困局,徐福公司给出的对策非常迅速直接——研发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新产品,率先在国内高端市场站稳脚跟。今年以来,公司先后投入50多万元的科研经费,用于开发水质净化产品。“过去用于净水的炭条属于低端产品,无法过滤大分子污染物。而这款新研发的炭棒不仅能将生活用水净化为饮用水,而且可以用于工业治污,在国内属于首创。”徐贤庚说完美体育,目前公司已与全国33家乐购超市签订了供货协议,全线开拓国内市场。
同样依靠科技创新转战国内市场的,还有碧岩竹炭公司。据总经理涂志龙介绍,今年企业70%以上的利润都来自于专利产品。“虽然在初创期很难对这些高科技含量的产品计算具体的市场份额,但瞄准高端市场的战略是不容动摇的,因为唯有增强产品的不可替代性,才能在低价恶性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涂志龙说。
今年10月初,占地25亩、投资2000多万元的中国竹炭博物馆正式向游人开放。令人意外的是,这个半公益性质的旅游开发项目,却是由遂昌文照竹炭公司总经理陈文照个人投资兴建的。
“我希望通过产业的越级连接,改变遂昌竹炭传统的经营模式。”陈文照说。显而易见,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致力于将“竹炭产业与文化产业相结合、与旅游产业相结合”的转型升级,需要多大的勇气与决心,但陈文照却认为,这是遂昌竹炭占领国内市场的必由之路。
“3000多家遂昌竹炭专卖店在遍布全国,但真正能赢利的只有三分之一。”陈文照说,开拓国内市场最大的难题在于如何提高消费者的认可度。与日本、韩国不同,竹炭产品在中国还没有成为老百姓的生活必需品,消费者对于竹炭的功效也知之甚少。“在这样的市场基础上,一味加大产品布点密度就必然是一种高风险行为。”
今年11月初,在江苏无锡开设遂昌竹炭专卖店的负责人惊奇地发现,在短短一周时间里,专卖店的营业额竟超过了过去两个月的总和。“顾客告诉我们,他们在前不久参加旅行团到中国竹炭博物馆参观,第一次了解到竹炭产品的好处,于是一回无锡就结伴前来购买。”
“开馆1个多月,旅游人数已经过万,产品宣传的辐射效应逐渐显现。”陈文照说,依靠这种产业间的相互带动和促进完美体育,市场对遂昌竹炭的接受度完全可以在短期内更上一个台阶。
有趣的是,在目前这种更加强调内生增长的经济模式下,遂昌竹炭企业似乎达成了一种强大的默契:一面井然调整自身在国外趋于缓慢增长的业务,一面稳步投入更多的资源和精力以全面开拓国内市场——一个最典型的变化是,如今在遍布全国各地的遂昌竹炭专卖店里,消费者甚至可以同时买到十几个不同厂家生产的产品。
长久以来的品牌门槛在一夕之间被彻底打破,“抱团共渡时艰”的理念在没有任何书面盟约的倡导下已经内化为遂昌竹炭企业的共识。
“五十多家竹炭企业、两百多个产品种类、三千多名从业人员,这些数字已经足够说明,单打独斗的市场开拓模式只会引发无谓的内耗,唯有抱团突围的方式才能最终做大整个产业。”遂昌竹炭竹醋液协会一位负责人如是说。
市场的力量如同无形之手,促使已上规模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找准自身的相对优势、因企制宜,实现有序化的产业分工,进而使新产品从研发到批量投产较以往各自为战时期大大缩短周期。而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由于各自分工有别、承担的生产任务不尽相同,便能有效避免不必要的同质化发展,实现企业之间的错位竞争,并促使产业链不断扩展延伸。
“在这样一个稳健转型的过程中,遂昌竹炭就如同一艘强势的产业航母,足以应对来自市场的各种风雨。”徐贤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