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体育方大炭素亚洲炭素大王携现金牛图谋世界三强方大炭素前身是*ST海龙,由于连续两年亏损,2006年底公司濒临退市。面对这样一家上市公司,辽宁方大于2006年9月通过司法拍卖获得了公司51.62%的股权,成为新的控股股东,并更名方大炭素。
此时的方大炭素资金极为紧张,难以保证正常生产,辽宁方大果断进行财务支持,为方大炭素提供大笔原料采购资金,雪中送炭。接着,方大炭素两步实现了质的飞跃,一是收购大股东辽宁方大持有的抚顺炭素65.54%股权、合肥炭素52.11%股权、蓉光炭素35.39%股权,四家炭素企业整合后,方大炭素的产能和市场占有率一跃成为国内行业第一;二是加强内部管理,以严格的制度规范生产、销售等各个经营环节,产量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目前,方大炭素无论从产能还是市场占有率角度,都是国内行业龙头,产量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
近期,结合炭素行业生产周期长,资金周转率较低,现金需求强的实际情况,公司计划通过定向增发收购大股东名下的优质资产莱河矿业,获得良好的现金流和盈利能力,更好地推动主业发展。公司即将进行的定向增发,募集资金拟投入到高炉炭砖、特种石墨两大高端产品项目上,以优化产品结构,全面提高行业竞争力和盈利能力。这一目标实现后,方大炭素将有望凭借产业升级跻身世界炭素行业前三强。
2007年,方大炭素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85亿元,比上年同期的4.74亿元增长了234%,净利润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02亿元,同比增长848%,产业整合和管理提升的效果令人惊叹。
推动管理巨变的背后,是一个兼备管理和技术的专业化团队。公司的核心团队中汇集了炭素行业中的资深管理和技术人员。辽宁方大收购抚顺炭素后,凭借整合抚顺炭素的优异效果,纵深进入炭素行业,2006年年底收购上市公司*ST海龙后,将旗下炭素产业整合成亚洲最大的炭素企业。优秀的企业可以助企业腾飞,但也可能因个人一时的误判而使企业损失惨重,公司的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则是否决非理性决策的制度保障。公司在管理探索中,以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为基础,结合行业自身特点,制定了一系列科学、合理、实用的制度,使得管理优势淋漓发挥、技术优势尽显,计划任务总是得到完成。
制度、目标既定,抓管理就要看执行力。制度的关键在于执行,奖励与处罚并行、执行不打折扣,是公司焕发生机的法宝之一。严格执行的效果显而易见,以抚顺炭素为例:2002年改制前,员工1884名,每年生产3860吨石墨电极;而现在职工仅有962人,却能生产3.5万吨石墨电极,人均劳动生产率提高了17倍。
组织结构扁平化,待遇向一线倾斜,抓生产、促销售、保回款。公司人员向一线沉淀,保生产,机关工作人员工资系数仅为生产工人的70%。以抚顺炭素为例,改制前中层以上干部有70人,现只有15人。职工工资与产量、产能挂钩,及时奖励技术、工艺创新,职工积极性得到了提高,责任心增强,不断在技术改造、提高产量、降低成本上出主意,想办法。公司在扩大销售额的同时,要求100%回款,加强了销售部门对销售对象的选择,减少了坏账损失。
方大炭素的成本控制力十分突出,砍掉了原国有企业遗留的采购、销售的繁多中间环节,采取直销和统购,效果十分理想。以前通过中间商销售,不仅管理混乱、终端客户不稳定,而且导致利润流失。公司全面引入直销后,对利润影响显著。公司集中采购,可以增强议价能力,尤其在大宗产品采购时,可以确保原材料和重要物资的供应。
方大炭素在产能扩张上极具挖潜能力。在2006年产能同比增长20%的基础上, 2008年联合抚顺炭素、蓉光炭素、合肥炭素三家的产能,总产能将达到18万吨,同比增长260%。产能的成功扩张源于两方面:一是充分发挥各工序产能,通过技改、增加设备等消除工序中的产能瓶颈;二是积极组织外协生产,保证流程不间断,并外派技术人员把好外协产品质量关。
要提高企业效益,产品结构调整很关键。高炉炭砖、超高功率电极的毛利率较电极的毛利率高。2007年,方大炭素的产品结构中,超高功率电极和新型炭砖产品的占比得到提高,对提升公司盈利能力贡献不小。石墨电极是炭素行业主要产品,分5个品种:普通功率电极、高体密电极、高功率电极、准超高功率电极、超高功率电极,规格越大、功率越高,价格越贵。国内市场对超高功率电极的用量越来越大,供应却不大,2007年我国进口约1.5万吨,替代进口的空间很大。超高功率电极在发达国家是应用主流,国内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引进的国外电炉炼钢设备就使用超高功率电极。
目前国内核电发展前景看好,市场需求和利润空间将非常乐观。当前国际上正在开发高温气冷堆核电技术,该技术大量应用核石墨,即特种石墨的一种。据了解,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的一个中等模块需要的核石墨以千吨计,价值亿元以上。由于高温气冷堆具有安全性最高、建造周期短、发电效率高等优点,因此国家正在推广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技术,核石墨市场前景将十分广阔。由清华大学核能研究院自主设计并建设的10兆瓦高温气冷堆于2003年建成后成功并网发电。方大炭素是国内唯一提供堆芯石墨构件的厂家。方大炭素本次定向增发将投巨资6.56亿元,打造核石墨生产线,力争在这一行业制高点上占据一席之地,跻身世界级炭素强企行列。
方大炭素的装备水平居国内首位。企业效益要增加,管理技术是保障,装备是基础。公司主要工序引进了德、日、美等发达国家制造的加工线和组合机床、成型设备以及新型内燃式隧道窑、高压浸渍系统等关键设备,尤其是国内唯一一台4000吨压机就在方大炭素。在石墨化炉方面,公司拥有国内最大型的直流石墨化炉及先进水平的内串石墨化炉。公司整体装备水平不仅在国内领先,而且打破了国外公司在国内高端市场一统天下的局面,能够生产超大规格、超高功率石墨电极、高炉炭砖等高端产品,实现产业升级。
公司是国内少数具备大型高炉整体配套能力的高炉炭砖生产企业之一,超微孔炭砖、高导热炭砖获得了国家专利,填补了国内空白。公司在国内最早研究试制特种石墨制品,承担国家核工业和宇航工业特种石墨重点试验生产任务,先后为两座原子能反应堆提供了全套核石墨,并为导弹等军工、航天产品提供石墨舵等特种石墨制品,公司还为神舟飞船提供了喉衬。目前,公司在完成了各项技术攻关和储备后,从辽宁抚顺,驱车70多公里,进入清原满族自治县境内。沿着环山公路一路前行,到达位于矿山顶部的莱河矿业。这家公司就是当地最大的财政税收来源, 2007年纳税过亿。效益很红火,可员工仅有371名,劳动生产率很高。
2008年,莱河矿业预计生产60万吨铁精粉,实现销售收入8亿元。莱河矿业铁精粉的成本在300多元/吨,2008年净利润将有大幅增长。
莱河矿业的国家探明储量为4620万吨,经过多年的开采,到现在还有3800万吨的保有储量。与莱河矿业同享一条矿脉的毗邻单位,原探明储量67万吨,复探储量就达到了200万吨,莱河矿业原有勘探深度仅为200米,目前已着手下一步的复勘工作。抚顺市铁矿资源较多,作为当地利税大户,莱河矿业有资源配置的先发优势。
(上接封一版)已经具备建设大规格高档特种石墨专门生产线个科研项目获得部省级科研成果,包括炭/炭复合材料飞机刹车片、人工炭骨关节、心脏瓣膜等。
为了加强技术研发与储备,公司一方面充分发挥原有研究所的人才、技术优势,并聘请国内炭素专家、及日、德等炭素工业发达国家专家进行技术交流和攻关;另一方面,方大炭素加强了与清华核能院、武汉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的合作,通过产业机构与科研机构的密切合作,推动技术升级和新技术的运用。
与国内同行集中的生产基地相比,方大炭素的布局占尽优势。产能在西北、东北、西南、华东均有分布,各有特色。
公司四大生产基地分别为兰州本部、抚顺炭素、蓉光炭素、合肥炭素。四大生产基地形成了较为全面的产品生产能力,各生产基地根据自身的装备、技术特点和区位,形成了各自的拳头产品。例如:兰州本部的设备、技术先进,国内首屈一指,适合生产大规格超高功率电极;抚顺炭素的原料供应商是中石油抚顺石油二厂,该厂生产的石油焦非常适合生产高功率电极,二者毗邻使抚顺炭素独具运输时间及成本优势,形成了高功率电极这一拳头产品。
方大炭素的布局存在两方面的优势:一是在“四点”支撑下形成了覆盖全国的销售和售后服务网络;二是可以从最靠近客户的基地为客户提供产品,缩短客户的运输时间和成本。
2008年,方大炭素计划生产炭素制品18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8至30亿元,这一目标将牢固树立公司的行业地位。公司将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增加大规格超高功率石墨电极、优质高炉炭砖、特种石墨等高附加值产品的产量,提升公司的盈利水平。
炭素行业的上游是石化行业(原料石油焦、针状焦等),下游是钢铁行业。随着国内钢铁产量尤其是电炉钢产量不断增加,对电极需求不断加大,而国内规模化生产石墨电极的企业屈指可数。方大炭素产能建设、设备升级改造基本到位,设备运行稳定,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炭素行业已显回暖迹象。炭素制品生产周期长,普通功率产品要2个月,超高功率产品要4至5个月。每年6至10月是炭素行业传统旺季,而今年一季度,就出现旺销趋势,收入同比大幅上升,为十几年不遇。销售人员感叹,现在难的不是找客户,而是平衡资源,既要考虑价格优先原则完美体育,又要适度向长期客户倾斜。
公司面临的最大压力是原料涨价。近两年,石油价格一路走高,石油化工副产品价格从2007年9月起大幅上涨。人民币升值部分抵减了进口针状焦的涨价因素,其他涨价压力要依靠公司消化及向下游转移。因炭素制品生产周期长,9月份的高成本在12月开始体现,公司及时上调了产品价格。原料涨价是一柄“双刃剑”,在给方大炭素带来成本压力的同时,也将很多小炭素企业淘汰出局,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随着钢铁行业的发展,对石墨电极在规格和档次方面不断提出更高要求,做小规格、低档次产品的企业不断垮掉,行业 “洗牌”加剧。公司投巨资从日本引进的新压型生产线的建成投产,为公司跻身世界炭素强企及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要实现进入世界三强的目标,最大障碍就在于解决原料及工艺配方的瓶颈。方大炭素现已拥有炭砖技术专利,产品生产并无大碍,而电极的档次主要取决于原料优劣,目前质量好的针状焦需要进口,但即使进口也很难买到,进口低档次针状焦又满足不了需要,因此未来方大炭素会在产业链向上延伸方面有所考虑,改变原料供应的被动局面。
目前,方大炭素的炭素制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三,公司计划在3至5年的时间内,做世界级炭素行业前三强,实现量变向质变的飞跃。回顾辽宁方大从进入行业,到整合旗下炭素公司为亚洲最大炭素企业,仅仅用了6年时间的炭素行业整合史,可以看出这个目标并不遥远。现在从世界第三大炭素生产企业起步,对方大炭素来说,已有了更好的平台和基础。
从辽宁抚顺,驱车70多公里,进入清原满族自治县境内。沿着环山公路一路前行,到达位于矿山顶部的莱河矿业。这家公司就是当地最大的财政税收来源, 2007年纳税过亿。效益很红火,可员工仅有371名,劳动生产率很高。
莱河矿业1973年建矿,主要生产铁精粉,矿山铁矿石探明储量4620万吨。90年代,企业濒临破产,2000年被抚顺市政府停产整顿,对外租赁,维持少部分职工生活。2003年8月5日,经过改制转让,辽宁方大接手当年实现扭亏为盈。
辽宁方大在莱河矿业的改制重组上,再次发挥了民营机制的活力。从2003年开始,陆续投资1.2亿元新建两条生产线万元技改资金,实施小规模生产工艺改造, 2008年计划再投入890万元技改资金。莱河矿业2007年铁精粉产量56万吨,08年预计达到60万吨,并在今后保持这一规模。方大集团接手莱河矿业后,通过加大投入,快速提高了产能和产量水平,及时抓住了行业复苏、价格猛涨的发展机遇。
莱河矿业实行“四碎矿?两磨矿?三磁选?脱水”的工艺流程。其中,四碎经历了从粗碎,到中碎,到细碎,到超细碎的过程,比以前的破碎环节多,节省了设备的损耗,提高了使用寿命。在矿山企业,设备运转率是保障产量的重要指标,目前莱河矿业通过技改,矿山设备运转率达到97%,大大超过了90.5%的国家标准,在国内矿山行业名列前茅。
矿山边尾矿围成的大水库深达5米,为公司提供循环用水。东北地区冬天气温十分低,周边利用地表水生产的一些小型矿山企业,一般要从11月停产至来年的三、四月,而莱河矿业水库一米厚的冰层下有足够的矿山用水,可保持生产的连续进行。
莱河矿业盈利能力较强,并且由于全部是预付款,现金流非常好。自2007年下半年以来,铁精粉市场出现了价格飚升的局面,产品供不应求。按行业规律,每年11月至来年的4月,矿粉价格是最低迷的,但2008年4月,产品出厂价还是达到了1390元/吨。莱河矿业要求客户预付款项,但不锁定价格,交货时随行就市,公司产销率、回款率都达到100%。由于国内对铁矿石进口的依赖,受国际铁矿石涨价因素的影响,铁精粉价格一路走高,2008年价格还将维持高位格局,并存在继续上涨的可能。
2008年,莱河矿业预计生产60万吨铁精粉,实现销售收入8亿元。莱河矿业铁精粉的成本在300多元/吨,2008年净利润将有大幅增长。
莱河矿业的成本优势来自两点:露天开采、区域内最大单体矿山。露天开采就是一台阶一台阶往前挖,比井下开采的成本低得多。单体矿山意味着资源集中,运输少,运费低。莱河矿业的国家探明储量为4620万吨,经过多年的开采,到现在还有3800万吨的保有储量。与莱河矿业同享一条矿脉的毗邻单位,原探明储量67万吨,复探储量就达到了200万吨,莱河矿业原有勘探深度仅为200米,目前已着手下一步的复勘工作。抚顺市铁矿资源较多,作为当地利税大户,莱河矿业有资源配置的先发优势。
方大炭素迈向世界三强的最重要指标,就是优化产品结构。在石墨电极的产品结构优化中方大炭素已投入大量资金,实现了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的调整,但高炉炭砖和特种石墨产能低,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制约了方大炭素主业与世界炭素强企的竞争,因此公司决定上马建设这两个项目,可新增炭砖产能2万吨,新增特种石墨产能4000吨。项目建设周期一年(含规划),现目前期工作已启动,2009年5至6月份产品就可投放市场。
但行业的长生产周期,资金回笼慢的现实,给加快产业升级带来了阻碍。在这种情况下,加大生产建设力度,上高端项目,会造成企业资金紧张,建设周期加长,影响投资回报。为此,方大炭素决定通过定向增发收购大股东所持的莱河矿业股权,分享铁矿石原料价格上涨收益,改善现金流,提高投资回报,加快建设步伐和行业卡位速度。由于莱河矿业与上市公司均属同一控制人控制,因此只要2008年年内完成增发,莱河矿业2008年全年的业绩就能合并到方大炭素财务报表中。
在评估莱河矿业采矿权时,销售价格采用的是2004年至2006年6月30日期间的加权平均价491.7元/吨。由于铁精粉价格上涨很快,2007年年底,铁精粉就涨到每吨近1000元的价格。若按铁精粉目前价格评估,莱河矿业采矿权价值在35亿元以上。大股东辽宁方大以低廉的价格将莱河矿业置入上市公司,与投资者共同分享铁精粉价格上涨所带来的高额回报。
定向增发成功后,将出现最大收入来源和最大利润来源分立的格局,即销售收入主要来自炭素主业,净利润则主要来自莱河矿业铁精粉业务。方大炭素坚定以炭素为主业,不断增强企业综合实力,提高抗风险能力。
从2002年改制重组抚顺炭素以来,辽宁方大通过连续收购,将合肥炭素、成都蓉光炭素、*ST海龙(兰州本部)一一纳入旗下,将这些老国企成功整合为行业龙头,迸发出新的生机,成功的背后闪耀着耐人寻味的管理思想和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公司能够健康、稳定发展,历经风浪不断前进的基石。方大炭素提倡“三个有利于”的经营宗旨,即企业经营要“有利于政府、有利于企业、有利于职工”。以兰州本部为例,以前工人连平均几百元的工资都不能按时足额拿到,2007年随着公司效益增长,职工平均工资上升到1800元/月,创历史新高。抚顺炭素、合肥炭素、蓉光炭素的职工收入在当地也属较高水平。辽宁方大董事局主席方威认为,要让所有员工享受到企业改制、成长的成果。职工付出得到回报,更加爱厂如家,工作热情不断提高。
作为民营企业,方大集团十分重视党建工作,各下属企业都设有党委,设立专职,高层集团党员到中央党校学习轮训一周,已经有300人接受了这样的培训完美体育。方大炭素党务工作社会影响显著,员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公司在党建工作中提出,在公司里,不能出现特困职工,公司有抚恤金、慰问金等多种扶助措施,职工归属感、凝聚力不断增强完美体育。
公司积极营造团结、积极、充满生气的氛围。炭素行业属于高耗能、污染行业,但在方大炭素的生产基地可以看到,车间外静电除尘装置在不断运转,路面保持清洁,绿化工作使人满目生机盎然。逢年过节,公司张灯结彩,营造节日氛围,改变了过去节日没有生气的景象,工作环境和工作心情得到很大改善,实现了宜人制造。
公司还热心公益事业,构建和谐社企关系。剥离的兰州炭素集团的两所学校,公司都给予了赞助。社区内居住的60岁以上老人,每月无偿给予50元生活补助。对员工保险、福利给予全面考虑,人心平和,企业稳定健康发展。
2007年,方大炭素净利润首次突破亿元,在行业处于领先水平。通过在采购、工序、销售、经营等环节中,堵塞“跑冒滴漏”现象,深度挖潜,企业焕发了勃勃生机。经济指标硬指标的实现,离不开企业文化这一软利器。